大肠亦居腹中,其上口在阑门处紧接小肠,其下端紧接肛门。大肠与肺有经脉相互络属,而为表里。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化糟粕。大肠接受经过小肠泌别清浊后所剩下的食物残渣,再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经肛门而排出体外,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传导,即接上传下之意···
| 查看详细胃,又称胃脘,分上、中、下三部。胃的上部称上脘,包括贲门;胃的中部称中脘,即胃体的部位;胃的下部称下脘,包括幽门。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与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 1 主受纳、腐熟水谷 受纳,是接受···
| 查看详细小肠,是—个相当长的管道器管,位于腹中,其上口在幽门处与胃之下口相接,其下口在阑门处与大肠之上口相连。小肠与心有经脉互相络属,故与心相为表里。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1 主受盛和化物 受盛,即是接受、以器盛物的意思。化物,具有变化、消化、···
| 查看详细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它们的生理功能是“传化物”,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饮食物入口,通过食道入胃,经胃的腐熟,下传于小肠,经小肠的分清别浊,其清者(精微、津液)由脾吸收,转输于四脏,布散于全身;其浊者(糟粕)下传于大肠,经大肠的传导,形成粪便排出体外;脏腑代谢产生的浊液,则经三···
| 查看详细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右微下,左微上。“肾两枚,附脊第十四椎”(《类证治裁·卷之首》)。主藏精,主水液,主纳气,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在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阳。在四时与冬季相应。肾有两枚,外形椭圆弯曲,状如豇豆。“肾有二,精之居也,生于脊齐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形如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
| 查看详细肺,位居胸中,左右各一,呈分叶状,质疏松。与心同居膈上,上连气管,通窍于鼻,与自然界之大气直接相通。肺在膈膜之上覆盖着其他脏腑,是五脏六腑中位置*高者,故称“华盖”,为五脏之长,在五行属金,为阳中之阴脏。肺与大肠、皮、毛、鼻等构成肺系统,主气司呼吸,助心行血,通调水道。肺与四时之秋相应。肺脏为白色分叶质地疏松含气的器官···
| 查看详细脾位于腹腔上部,膈膜下面,在左季胁的深部,附于胃的背侧左上方,“脾与胃以膜相连”(《素问·太阴阳明论》)。脾是一个形如刀镰,扁平椭圆弯曲状器官,其色紫赤。在中医文献中,脾的形象是“扁似马蹄”(《医学入门·脏腑》),“其色如马肝紫赤,其形如刀镰”(《医贯》),“形如犬舌,状如鸡冠,生于胃下,横贴胃底,与**腰骨相齐,头大···
| 查看详细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下而稍偏左。“肝居膈下上著脊之九椎下”(《医宗必读·改正内景脏腑图》),“肝之为脏……其脏在右胁右肾之前,并胃贯脊之第九椎”(《十四经发挥》)。说明中医学已正确地认识到了肝脏的部位是在右胁下右肾之前而稍偏,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医学中还有“肝左肺右”之说。它始见于《内经》,“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 查看详细五脏是心、肝、脾、肺、肾的合称。在经络学说中,将心包络也称一脏,合为六脏。藏象学说习惯将心包络附属于心,故一般称为五脏。五脏共同的生理功能:化生和贮藏精气,但各有专司,与六腑、形体、官窍、情志、时令关系密切,在心的主宰下,形成五大功能系统。心位于胸腔偏左,膈膜之上,肺之下,圆而下尖,形如莲蕊,外有心包卫护。心与小肠、脉···
| 查看详细藏象学说是研究脏腑形体官窍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因此藏象学说的内容主要讨论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形体官窍等的生理功能及其与内脏的关系。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它以脏腑为基础。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按照生理功能特点,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以五脏为中心,一脏一腑,一阴一···
| 查看详细中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它的历史悠久,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为人民的健康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近代随着西医的进入和道医人才的流失,中医药暗淡不少。如何煎好中药呢?首先,煎药器皿的选择,**陶瓷或砂罐,次选不锈钢和搪瓷制品,忌用铁锅,铝锅,因其含金属离子容易与中药的某些成分如鞣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沉淀,影响药物的疗效。其次,煎药用水···
| 查看详细版权所有:五行人养生网 备案号:豫ICP备17002559号-1